參賽類別為''地方觀光資源"─【桃園農業博覽會】是介紹近年有關農業的各種資訊,及推廣有關環境永續及環保的觀念。
這次我們以在桃園第一個有關農業文化的文化園區進行參訪。【桃園農業博覽會】位於桃園新屋區的氣象站旁,這地區鄰近海邊所以有豐富的風力資源所以這裡有著需多風力電機和很多工廠
【桃園農業博覽會】,樹立桃園農業品牌的新價值,並充分展現多元農業的豐富知識、科技農業的專業領航、生態農業的經濟價值及農業生活裡的人文藝術。秉持『科技農業』、『循環經濟』、『綠色生活』、『地景藝術』等四大策展主軸外,今年也將更善加利用活動基地農業地形的特性,打造全台首創田地裡的博覽會。
從傳統的農事生產、生活,現代崇尚的生態農業、健康農業,到邁向未來進行式的循環農業、智慧農業,並以田地裡實際的農事生產或生活型態等,作為主要展示體驗及空間營造的手法,藉以帶領民眾看見農業發展脈絡裡的不同面貌,也替桃園觀光產業帶來的很大的經濟效益,週邊的休閒產業也同樣受益良多。除了內銷觀光經濟效益,還有來自國外的參訪團,帶來更多的外部觀光經濟效益喔。
網路已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在學校裡我們利用專題與課餘時間,電腦教室中使用學校高速光纖網路來搜尋,整合與製作資料,在家裡的電腦我們使用ADSL來搜尋與傳輸資料,並使用雲端硬儲存資料,在平時時間裡討論問題與聯絡是使用手機WiFi4G,以Line群組來聯絡訊息,網路方便於解決我們在專題製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困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對於任何事物都抱持著不同得看法,但每個人加起來就變成一個完整的團隊,有了想法不能直接成為題材,必須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最後的成果才會是好的,如果無法團結可是無法製成一個好作品。
1‧知識不足:我們一開始有點毫無頭緒,因為平常我們是不會去關心一些農夫耕種的,所以無法想像他們辛勤耕作是如何的,無法想像他們的生活環境是如何的……等等,不過也幸好現在的網路發達,藉由網路我們查詢到了一年一度的桃園農業博覽會。
2‧資源不足:光有網路資訊似乎還是不夠,網路上有各種的文章,各種想法,大家眼中的都有些出入,所以我們直接去了桃園農業博覽會參訪,有了實體、各項景點、導覽員介紹說明,使我們在整理資料時正確度、效率都有所提高。
3‧技術不足:雖然做網頁對我們不是第一次,但是從頭到尾沒有任何範例,所有資料、圖片、檔案……等等,卻是第一次,一開始大家都沒有頭緒,但是在大家分工合作下,找資料從大範圍到篩選資料,每個人都各認領了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後來越做越上手,也越來越明白我們要的方向,雖然在時間緊迫的關鍵因素下,導致成品跟理想成果有點差距,但對於第一次的我們,記取了這次哪邊不好或是所發生的問題,在下一次做出與理想成果相符便不是難事。
4‧作品不足:雖然我們相較其他人之下多了一點技術,但真正在做網頁時發現我們所學的還不夠達成我們想要的理想狀態,所以除了指導老師的協助之外,每個人都自己去查詢自己所需要的技巧並學習套用在我們的作品上,以達成我們想要的理想作品。
5‧團結力量:到了後來我們有了一些小技巧一定的技術,也找尋到了我們作品的方向,再加上我們所建立起來的團結,一起面對所有大大小小的困難並且共同解決問題,到最後成品出來,或許是因為大家一起完成的吧,那種感動與開心是沒辦法以言語去形容的。
現代人或許很少會注意到有關農業的任何資訊,不過農業對我們國家卻是非常重要的經濟來源,有名的經濟學家-法蘭索瓦·魁奈也說過:「農業為一國的根本」,所以在這次的網界博覽會比賽製作的過程中我們也學習到了非常多有關於近代農業的知識,以前總以為農夫只是一個苦力活,但現在我們了解到了,農業還需要非常多的智慧才能夠成功,現在的農業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為古時候的祖先慢慢傳承的知識加上現代科技的力量才能發展到現在這種規模的,所以我們也想透過這次的比賽,用我們所學到的製作網頁的能力,把我們收集到的有關農業的資訊分享給大家,在其中也呼籲大家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一起守護我們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