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總覽*

 


壹、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

地方歷史古蹟

貳、地方社區說明

這次我們以在桃園具代表性的眷村文化館和憲光二村來做參訪。

【眷村故事館】位於龜山光峰路上千禧社區旁,這棟建於民國70年代 的兩層樓建築,為原本前陸光三村自治會辦公、開會的地方,是經舊建築再利用後成為國內首座以眷村原建築改成的眷村故事館,至2014年由桃園縣桃籽園文化協會創立與經營管理。

這個館記錄、保存、研究、展示、與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關於1949年~2000年間,台灣曾有過的特殊地景~「眷村」,其所代表的「眷村文化」。

而憲光二村是桃園九個眷村裡最後一座保留最完整的眷村,並擁有少數眷村才有的軍眷公寓(桃園市以此列為三級古蹟),因為它的完整度得以展現給現代人看到眷村的美,還有人選擇在此地拍戲吸引了許多民眾前來參觀。


▲憲光二村            ▲眷村文化館內的一處


叁、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桃園眷村文化」,探討不同世代和不同族群的民眾,得以體驗過去眷村生活的時代精神和多元族群文化融合的生活特色。

就從「桃園眷村故事館」開始,這裡保留了當年軍用品對老伯伯們可都是最珍貴的回憶,從大陸隨著戰爭可能流浪到東南亞的其他角落,最後再來到台灣,還有許多珍貴的照片也都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保存下來的,因為前一陣子電視劇「光陰故事」,眷村話題似乎引起了不小的迴響,在陸光三村隔壁的「憲光二村」也就是電視劇光陰故事拍攝場景之一,可惜現在已不開放,不過在故事館中還是可以看到許多關於眷村的文物與歷史故事,眷村是國軍軍眷成長的地方,也是屬於臺灣各族群一段共同的生活經驗和歷史記憶,藉此機會來介紹桃園眷村文化,讓大家能夠了解眷村歷史與文物。


肆、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網路已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在學校裡我們利用專題與課餘時間,電腦教室中使用學校高速光纖網路來搜尋,整合與製作資料,在家裡的電腦我們使用ADSL來搜尋與傳輸資料,並使用雲端硬儲存資料,在平時時間裡討論問題與聯絡是使用手機WiFi4G,以Line群組來聯絡訊息,網路方便於解決我們在專題製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困擾。


伍、我們克服的難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覺得這個好認為那個好,但每個人加起來就變成一個團隊,有了想法不能直接成為題材,必須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最後的成果才會是好的,如果無法團結可是無法製成一個好作品。

1‧知識不足:我們一開始有點毫無頭緒,因為平常我們是不會去關心眷村這種地方,所以無法想像他們所居住的地方是如何的,無法想像他們所吃的食物是如何的,無法想像他們的生活步調是如何的等等……,不過也幸好現在的網路發達,藉由網路我們查詢到了許多眷村資訊。

2‧資源不足:光有網路資訊似乎還是不夠,網路上有各種的文章,各種想法,大家眼中的眷村都有些出入,所以我們直接找了桃園有名的眷村文化館參訪,有專業人士替我們講解給我們正確的眷村資料,使我們在整理資料時正確度提高。

3‧技術不足:雖然做網頁對我們不是第一次,但是從頭到尾沒有任何範例,所有資料、圖片、檔案等等……,卻是第一次,一開始大家都沒有頭緒,但是大家分工合作,找資料從大範圍到篩選資料,每個人都各認領了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後來越做越上手,也越來越明白我們要的方向,雖然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成品跟理想成果有點差距,但對於第一次的我們,記取了這次哪邊不好或是所發生的問題,在下一次做出與理想成果相符便不是難事。

4‧作品不足:雖然我們相較其他人之下多了一點技術,但真正在做網頁時發現我們所學的還不夠達成我們想要的理想狀態,所以除了指導老師的協助之外,每個人都自己去查詢自己所需要的技巧並學習套用在我們的作品上,以達成我們想要的理想作品。

5‧團結力量:到了後來我們有了一些小技巧一定的技術,也找尋到了我們作品的方向,再加上我們所建立起來的團結,一起面對所有大大小小的困難並且共同解決問題,到最後成品出來,或許是因為大家一起完成的吧,那種感動與開心是沒辦法以言語去形容的。

▲組員往眷村的路途中

陸、心得箴言

現代人或許很少回頭看以前眷村的模樣,所以對眷村理解的並不多,但是經過這次的活動,我們從一開始的一知半解到現在對眷村文化的理解透徹,或許沒有這次的活動我們可能都不會去看到眷村的美吧。

在活動的過程中,總是有跌倒的時候,路不可能永遠是平的,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再加上大家的相互勉勵,還有指導老師的即時救援,很快就拍拍膝蓋站了起來,並且從錯誤中學習,將錯誤改成正確,使正確達到完美,能有這樣的結果除了要感謝指導老師在活動中給我們的協助之外,還有給我們機會往外面的世界探索,還有更重要的大家的齊心協力。

▲組員之眷村團體照

TOP